這一年參加了好幾場國中與國小的家長說明會。不論公立或私校,各校長的投影片裡都一致強調「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對孩子未來的重要性,將其列為學校重視的能力之一。
我很慶幸現在的學校在這個觀念上有共識。
但這些學校另一件有共識的事倒比較讓人擔心:沒有主任或校長述說該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孩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先說結論,就像品德教育一樣,我不覺得批判性思考是能夠單方面仰賴學校賦予孩子的特質。學校方面可以起個頭,但真正提升孩子品德或落實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是他的家庭、他身邊的親人、長輩。
在工作中,我們不少人都接受過公司安排的各種訓練:領導能力、團隊溝通、Growth Mindset、媒體應對....等等。這些課程有時是內部員工身兼講師,有時是請外部專業資源進來。短則可能一兩個小時,長的可能連續三、四天甚至一週。
我想大家都會同意,上完這些課程也就獲得一些概念。但事後如果自己不重視或沒有實踐,那也就止於光說不練的範圍,不用多久就全拋諸腦後。(我忘掉的訓練內容一定比我記得的多)
換句話說,批判性思考如果學校只是安排一個學期幾堂課在教室聽,那充其量只是給孩子一些「觀念」,遠遠說不上培養「能力」。
一定要長期有紀律的落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才能將一種概念內化為一種能力。
對成人而言都不容易了,遑論正面對考試升學、課外才藝、友情愛情小劇場的兒童與青少年?
所以印象中看到某些學校的課綱裡出現批判性思考的課程,我對它的效用都打個三折 - 只能說聊勝於無吧。
再說,若真要面對一群會批判性思考的孩子,我們的學校體制準備好了嗎?
訓練批判性思考的原則大致上是:
・創造一個孩子能放心提問的環境,並鼓勵孩子觀察周圍的人事物,勇於提出沒有單純 "對/錯、可/否、是/非" 的問題。
・鼓勵孩子避免先入為主的心態,仔細聆聽別人的看法與意見
・鼓勵孩子以多元的視角去探討議題
・養成探討思考問題根源的習慣,而不是只看到問題的表象。
・對於議題先自行收集資訊,建立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等待師長給予答案
・避免凡事都給予孩子「正確答案」,讓孩子自己驗證自己的想法
・解釋自己做決定的思考邏輯給孩子。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解釋自己的省思。
這些概念在課堂上可以講得冠冕堂皇,但是師長是否能在日常校園生活中落實呢?
我的女兒剛轉進私校,第一個提出的質疑就是為什麼學校制服連襪子的顏色都要規定限制?
「可能是因為學校希望孩子們專注在課業上,而不是花心思在衣著搭配、同學比較」,我說。
「可是世界上除了襪子和制服之外還有很多會讓我們分心的東西啊!難道穿自己喜歡的襪子就不能專心在課業上嗎?!」女兒忿忿不平的抱怨。
在我聽來,這就是批判性思考的火苗。該如何引導她從單純的抱怨進階到批判性思考,是我的責任。學校沒辦法也沒時間幫忙。
兒子剛進入公立國中,已經抱怨過好幾次學校主任在朝會排隊與政令宣導的各種狀況。
「開學第一天全校要到禮堂集合,班導師叫我們自己過去,又沒跟我們一起下樓。我們全班一下樓看到主任就被大罵一頓,罵我們動作這麼慢,可是是班導師現在才讓我們下來的啊。
主任叫我們排升旗隊形,可是我們才開學半天,連同學的名字都還不熟,每個人的小學又不一樣,國中的升旗隊形是怎樣我們也不確定,啊我們是怎麼知道要怎麼排?主任就一直吼說連排隊都不懂之類的。」
我聽他講這個故事也只能苦笑。這不就是台灣的國中日常嗎?
一部分的我想要跟他說:「兒子啊,這就是台灣的求學必經之路,你越早習慣接受生活會越好過。」
但另一部分的我覺得他的這些觀察與反應正是批判性思考的種子。我應該想辦法引導鼓勵他分析思考論述的能力。機會教育的「機會」無所不在。
重點來了:如果孩子跟學校的這位主任提出這些疑問,他會視為一個培養孩子批判性思考的機會嗎?
孩子的天性本來就是會觀察周邊的世界,探索,質疑,試著摸到對錯是非的界線,好奇這些規定的道理邏輯是什麼。
但是這些天性使然的探索與質疑,經常被大人打壓下去。孩子被歸類為「很會頂嘴、亂問問題、很難教、動不動就回嘴」。
尤其是在學校這種習慣給予標準答案的環境,與華人凡事先論道德對錯長幼輩份的文化。
其實我也很同情公私立學校的教職人員。每天光是教學與庶務相關的公務就分身乏術了,還要應付家長、管理人員、處理真正有情緒管理障礙的孩童、擔心自己會不會好心被雷親,動不動就被告.....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還要能夠每每機會教育孩子批判性思考,實在有點強人所難。
所以回到我的結論 - 重視批判性思考(或品德教育)的家長還是要靠自己的愛與耐心,把握身邊無處不在的機會教育瞬間。
任何覺得單靠學校開班授課就能像考取證照一樣,獲取 critical thinking 能力的家長,大概應該自己先批判性思考一下。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