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美國有錢人都這樣...」嗎?

  • Writer: Felix Hong
    Felix Hong
  • Aug 25
  • 2 min read

[我沒慧根,我不懂 - 系列之一]


這種極度片面、太過簡化、一概而論的發文,在網路上很常見。


ree

尤其是「有錢人都這樣做」、「有錢人跟你想得不一樣」、「我身邊的有錢朋友都這樣...」之類的非常淺碟內容,按讚數都特別高,顯然很容易獲得許多人的共鳴。


我不懂為什麼。


類似我不小心看到這個文。開頭就用「美國 vs. 亞洲」這樣粗糙膚淺的二分法,任何有一點點世界觀與社會經驗的人應該心裡就立刻響起警報,對接下來的內容可採信度打折扣。


文中描述的美國有錢人看起來比較偏向所謂的 "old money",也就是財富繼承好幾代,工作不是主要經濟維生來源的富有白人家族。


我強調「比較偏向」,因為文中描述的這些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實在橫跨了太多不同的社經背景與族群,也不單單只是 old money。


再說,(在美國、在亞洲)什麼標準算是「有錢人」?


你我身邊覺得有錢的人,可能很多都不花錢訂閱有機食材配送、搭私人飛機、或在不同國家有渡假房。但是不做這些事(或負擔不起這些事的)人,很多從我們眼中看去還是感覺很有錢。


這篇文中所描述的行為特質,很多亞洲富人也有。沒有什麼數據具體的證明在這些主觀事情上,美國與亞洲有什麼差異。


話說回來,美國也有很多不同背景的有錢人不符合這文中多數條件的。


文內對於外觀與穿著的觀察描述更是淺薄。衣著的品牌是不是作者認知低調高質感的、戴手錶的款式是否花俏顏色低調,這些都是作者的主觀認知,沒有任何客觀參考價值。


有看過 NBA 名球員或歐洲職業聯盟的足球員嗎?他們許多人肯定都是難以想像的富有,然後手上戴的錶,身上穿的衣,很多一點都不低調,對吧?


有認識矽谷的中高階主管、投資人、工程師嗎,紐約的律師、顧問?他們很多都符合世俗「有錢人」的標準,可是他們有幾個人早上打高爾夫、週三中午出海、不用被朝九晚五綁死?


這種似是而非的片面個人觀察,我不懂為何會獲得超過千人的按讚共鳴。


是因為許多人在文字裡找到了自己認同的價值觀,然後投射「我也可能成為有錢人」的身份到自己身上嗎?


我沒慧根,我不懂。


Comments


©2021 by 阿洪福利社.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