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Writer's pictureFelix Hong

那些你學過卻可能已忘記的事

七月底,我在畢靜翰的臉書上到他分享過去在日本教英文時,曾多次被當地人詢問他身為美國人,關於二戰廣島/長崎核爆的看法。


身為 "小畢" 粉絲的我,只能想像他在當時的複雜情緒。但同時我也很感概:日本人也好,美國人也罷,有多少人已經忘了(或是從來就不清楚) 第一顆原子彈在八月六日於廣島引爆前後的來龍去脈?


我想以歷史外行人的身份稍微紀錄,分享一些想法。


因為不清楚細節,很容易就會掉入「美國為何只針對日本投原子彈?」或「你覺得向日本投原子彈是對的嗎?」這種誤導性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我覺得,思考的方向已經走偏了。


例如說,大家都知道美國是第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但你還記得美國首次成功的核彈測試,是在德國已經無條件投降好幾個月之後嗎?


事實上,德國無條件投降兩個月後,美國總統杜魯曼 (Harry Truman),蘇聯的史達林,與英國首相邱吉爾,三巨頭齊聚於德國柏林郊外的波茨坦鎮 (Potsdam) 開始討論歐洲善後與持續的日本戰況時,美國才剛剛在新墨西哥州第一次成功測試原子彈。


邱吉爾的筆記,紀下了在會議進行到一半時,美國總統杜魯曼將他拉到旁邊小房間,向他轉達一個極具毀滅力新武器的成功測試剛完成。


是的,德國投降兩個多月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的核彈「測試」才成功。


為了保密,美國政府還向新墨西哥州的居民聲稱七月十六號的巨大爆炸與蘑菇雲是因為軍火庫意外炸毀而引起。


這裏連結的是刊於「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 雜誌上的專欄,針對日本在 1945 年八月十五日無條件投降主因的深入分析。


以下我會將這篇專欄做 (非常) 基本的翻譯總結,然後分享我個人的想法。


但為了惡補,首先來一丸 1945 大補帖:


May 8th - 德國無條件投降 July 16h - 第一次核試爆成功,美國新墨西哥州 July 17th - 波茨坦會議 July 26th -發布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方無回應)

Aug. 6th - 廣島核爆

Aug. 8th 深夜 - 蘇聯對日宣戰

Aug. 9th 凌晨 - 蘇聯進攻日軍控制的滿洲 Aug. 9th 清早 - 日本軍事參議院 (Supreme War Council) 聚會首次討論無條件投降可能 Aug. 9th 上午 - 長崎核爆

Aug 15th - 日本無條件投降


準備好了嗎?請深呼吸,我們開始。

 

「外交政策」專欄主軸:促成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不是兩顆原子彈,而是蘇聯對日本宣戰。


主要論述:


1. 原子彈威懾力不足


遠在八月原子彈之前,美軍從三月開始就以燃燒彈每晚大規模轟炸日本多達 68 個城市,包含首都東京。燃燒彈破壞力之強,所造成人間悲劇之慘,不亞於原子彈。


為什麼都在晚上轟炸?因為美軍發現從幾萬英尺的高空投擲,精準度太差了,從幾千英尺的高度轟炸才炸得準,產生「最大傷亡」。而日軍的雷達系統非常差,在晚上能見度低時,空防能力最弱,所以一率在夜晚轟炸。只要到了晚上,東京就是一片火海照亮。


被燃燒彈轟炸後倖存的人是在什麼樣悲慘的環境下活著的,不清楚的人可以看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螢火蟲之墓」- 我小學看過一次,到現在沒辦法再看第二次。


從各種會話,對談,會議紀錄來看,日本政府高層當時對核爆的看法「只是破壞力更大的城市轟炸而已」。(這句話現在寫下來都覺得恐怖)


日本高層如果在意城市被炸毀,那早在 68 個城市陸續被燃燒彈毀滅時就應該會展現出來了。


事實上,三月東京被轟炸的支離破碎後兩天,前外交部長,幣原喜重郎,說:「人民會慢慢習慣每天被轟炸的。隨著時間過去,人們會更堅定團結。」在一封給朋友的信中,他表示,為了爭取時間讓(投降)談判條件更有利,「即使百萬棟樓房被炸平,即使數十萬的平民百姓要挨餓,受傷,或死亡,」都是百姓必須忍受的苦難。


(請再想像一下,螢火蟲之墓的故事,重複發生上萬次)


最驚悚的是,幣原喜重郎在當時的日本高層裡還是出名的「溫和派」。


2. 時間差


從八月六號廣島核爆,到八月九號日本最高層的 Supreme Council 會議第一次討論無條件投降的可能,整整隔了三天。不是因為日本政府後知後覺,是因為原子彈的威懾力不足。 八月九號清晨的會議已經在進行中了,長崎的第二顆原子彈才引爆,所以長崎核爆也不是會議的主因。


會議前一天,八月八日深夜,原本(對日)中立的蘇聯突然宣戰並且幾乎立刻進軍滿洲,才是主因。


3. 戰略角度


日本持續戰爭,因為「無條件」投降是許多高層不能接受的最壞結局。


除了許多高層要被軍事審判外,更不能接受的假想是萬一要審判,流放,廢除或處刑天皇,該怎麼辦?或是,日本未來的國家制度與天皇制,是否完全交給盟軍裁決了?


「有條件」投降,在談判桌上要到好的條件,才是日本政府希望的。為此,除了在沖繩與東南亞持續作戰外,日本軍方在本土也已經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等待美英盟軍從九州登陸,開打陸地消耗戰。


最讓日軍擔心的,反而是二戰以來對日保持中立的蘇聯。理想的狀況是,蘇聯為了制衡美國,會幫助日本從中協調,在談判中要到理想的投降條件,牽制美國的勢力範圍。


八月八號深夜,蘇聯對日宣戰粉碎了最後的希望,也瓦解了日軍高層的堅持。日軍不可能蠟燭兩頭燒,同時面對南方的美軍與北方蘇聯軍的登陸。


無條件投降成了唯一的選擇。


以上如果都成立,日本因為蘇聯的宣戰而在棋盤上被「將軍」了,那麼是否原子彈投或不投都沒差呢?換句或說,兩顆原子彈是否從來就不必要?

 

接著是我個人對歷史的一些想法。先說重點:「不應該用現代人的角度去批判前人的抉擇」。


(評論與分析,有別於「昨是今非」。)


我覺得蘇聯對日宣戰的確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是說原子彈驚人的破壞力完全沒有加速日本政府高層面對現實的心裡層份,我個人覺得也不太可能。


如果我們設身處地,把自己回到 1945 年的日本,你如何知道原子彈會止於兩顆呢?任何當時的人都會合理的認為原子彈會繼續下吧?


"不投原子彈,日本也因為蘇聯而遲早會投降",是我認為最要不得的「事後諸葛」與「馬後砲」。從我們 2021 年的角度看再清楚不過的事,對活在 1945 年的人而言卻是未知數。


沒有人能說少了原子彈,日本「遲早」會不會投降。所有的證據都顯示很可能會投降,但是我們不能篤定一個假設的宇宙,只能評論真正發生過的事。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假設下去,重點就在於投降是「遲」還是「早」?所連帶要額外犧牲的生命有多少?


1945 年同時進行的南太平洋島嶼爭奪戰已經到沖繩了。在沖繩,已身經百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遇到了前所未見的頑強抵抗,情況之慘烈,殘暴,無人性,讓絕大多數軍人一輩子都無法從心理創傷中復原。


同樣的,退無可退的日軍多數在彈盡援絕,沒糧食,沒水,沒醫藥的狀況下,不擇手段,誓死抵抗。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不是口號,而是坑洞最後一個兵拿著手榴彈與美軍同歸於盡,一個坑洞,再接著一坑洞。


(為求正確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我節錄以下的史料。警告:非常殘酷,強烈建議不喜者跳過。)


美軍留下來的日記與事後回憶,第一手紀錄了在砲火轟炸後的坑洞,炸出了本來掩蓋住的美軍與日軍殘破腐爛的屍體。


因為砲火太猛烈,大小便都只能就地解決。隨著雨季的淹水,及膝的泥濘與排泄物,老鼠,腐屍,殘破的肢體,惡臭到處都是。一不小心跌到坑洞裡,全身都是排泄物與肥大的咀。承受長期壓力與惡劣環境而精神錯亂的士兵很常有。


第一手紀錄:一個晚上,正摸黑巡防的一隊海軍陸戰隊員其中一員,忽然打破寧靜,開始大呼小叫起來。慌亂的隊友急忙一湧而上拉扯住他,嗚住他的嘴希望他能冷靜下來恢復安靜。呼巴掌,打頭都無用。有隊員急忙拿出嗎啡針為他注射,依然無效。


一群人慌亂緊張的無法言喻。此時在黑暗中,有人提議用鏟子將他敲昏。


這個扛不住心理壓力的人,就這樣被自己隊友在黑暗中用鏟子不小心敲死了。


想像第二天早晨要為此人埋葬的心情。想像拿鏟子動手的人的心情。想像在黑暗中提議用鏟子的人的心情。想像要寫信通知此人父母親,兒子「光榮戰死」的人的心情。


如果有補給的美軍都這樣了,你可以想像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場沒有勝利戰役,沒有補給的日軍,躲在山裡,坑洞裡,過得是怎麼樣的日子。


第一手紀錄:因為糧食,水與醫藥物品的不足,後期開始有將傷兵「安樂死」的情況。其實一點都不安樂,因為目擊者與倖存者留下的紀錄都描述被注射毒藥的傷患如何掙扎,而旁邊等著要被注射或被騙吃毒藥的下一群傷患如何嚇壞了抵抗。細節太過殘忍,我省略。


最可憐的是夾在中間的沖繩平民百姓。老人,婦女,嬰幼兒。對他們來說,沖繩是真正的「人間煉獄」。


當時因為他們被灌輸美軍會殘暴虐待,所以即使美軍天天空降日文紙條,用日語廣播宣傳請他們投降,此戰爭與他們無關,會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許多人仍寧可自殺也不敢投降美軍。


一位倖存的沖繩男子,數十年後被採訪時口述了當時躲在山洞裡,聽到美軍即將到來,在洞裡,親手拿身邊的木板石塊將母親與弟弟妹妹「解脫」後,自己當下的嚎啕大哭,嘶吼,腦中一片空白,歇斯底里的狀態......實在太慘忍,我省略他自白的細節。


(我第一次聽到這些第一手回憶時,大約有30分鐘左右很不舒服。)


日本人,美國人,沖繩人,他們一輩子帶著什麼樣的心理創傷?


讓這樣的殘忍繼續下去,值得嗎


回到日本本土,我們再假想,如果按照日軍計劃的開打陸上全面戰爭消耗戰,依沖繩的經驗,放大到日本本土會有多淒慘?值得嗎?


別忘了還有不曾停止轟炸任務的 B-29 美軍戰機。即使在原子彈引爆之後,日本也沒投降,從美軍的角度看,戰爭沒結束,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於是繼續在各城市投擲燃燒彈。螢火蟲之墓,每天上演。值得嗎?


在那個沒有原子彈的假設宇宙,就算「遲」或「早」它都會投降,會是「無條件」或「有條件」投降呢?


在這個假設的宇宙裡,如果談定的條件是日本可以保留東南亞某些佔領區域呢?或讓日本自己執行軍事審判而不由盟軍國介入呢?或是讓日軍所有的一級將領都無罪宣告呢?


我們現代人的標準來看會覺得合理嗎?


你如果是美國士兵的家長,在戰後發現國家竟然有「原子彈」這樣能扭轉局面逼迫敵人投降的武器,卻不使用,害你的孩子在戰爭中犧牲了,會做何感想?


我不知道


我想最重要的是,看待歷史時,要試著用活在 1945 年當下的眼光去理解這些抉擇,而不是用 2021 年「全知神的視角」去批判。


那些人在有限的訊息下,面對一籃子爛蘋果的抉擇,試著做出他們認為唯一合理的決定 - 即使那個決定是瘋狂的。


「往日是個陌生的國度。那裡國民的處世之道與我們不同。」

The past is a foreign country; they do things differently there.

- J.P. Hartley, 英國作家




24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entarios


Post: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