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特種部隊給科技業的啟發
- Felix Hong
- Aug 25
- 4 min read
Brad Geary 是美軍海豹特種部隊的前指揮官。他在訪談中聊到了海豹部隊的訓練方式:
「現在我們培養出來的特戰隊員,比我當年從訓練課程畢業時強上好幾個世代。訓練方式已經大幅進化,不但更精實、更濃縮,教學、領導、訓練與指導的科學方法也大幅提升,所以我們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把非常複雜的技能教得更有效率。」

聽到這讓我聯想到科技業的工作,不禁有點感概。
前陣子老婆說她需要出差到越南一陣子,確保代工廠試產上的問題有正確解決。
她講了一些要解決的問題,我苦笑說:「聽起來不都是我們十幾年前就處理過很多次的狀況嗎?你不覺得我們一直都在重複差不多的事嗎?」
消費性電子產業眾多的無奈之一,就是「換代工廠」。
產品開發在電子五哥之間轉來轉去。每換一次代工廠,往往就要與新的工程/生產團隊交手,幾乎每一次都是重新來過,同樣的邏輯、流程、解析、危機處理方式要再磨合一遍。
問題癥結點在於代工廠本身內部的人員與管理階層的輪轉與流失,加上它本質的客戶多樣性,讓它很難累積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即使雙方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代工廠經常也是一批新人,需要重新磨合訓練。
相對而言,品牌商(類似 Google / Apple)這邊也嘗試著各種改進的訓練方法,希望應對到新的代工廠團隊時能像 Brad Geary 所說的「訓練方式大幅進化...更精實、更濃縮,教學、領導、訓練與指導的科學方法大幅提升...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把非常複雜的技能教得更有效率。」
在累積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這件事,品牌商與代工廠兩邊都還有很多很多的進步空間。
戰爭訓練畢竟無法與 consumer electronics 相提並論,兩者的重要性天差地遠。
當一個錯誤會導致生命結束的時候,那種嚴肅看待訓練方式與 institutional knowledge 的態度,很值得別的產業學習。
距離我加入 nest 已超過 14 年。我偶爾也會在臉書分享最初那四年還是新創當下的超時高壓工作狀態,可能許多人覺得誇大或難以相信。
但當年承受那種壓力的不是只有我與老婆兩人,而是全公司所有人都一樣。
(我前幾天聽了 Epic Games 與 Unreal Engine 的創辦人 Tim Sweeney 的訪談,他分享了公司草創初期,每個人都著迷於自己的工作,連續好幾個月每天都工作 15、16 個小時,經常睡在公司的經驗。)
14 年後,許多當時前線一起辛苦的同事都還繼續保持感情與聯絡。什麼是革命情感?
我覺得 Brad Geary (前美國海豹特種部隊指揮官) 在這段訪談中講的一針見血:
「在那種環境工作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讓人著迷的感覺。
我想那就像是身處於世界上最頂尖的運動隊伍之一,大家都進入那種『心流』狀態,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該做什麼,彼此之間的合作天衣無縫。
他們不是在互相比拚,而是互相補位、互相成就,在極高速的節奏下,真正以團隊的姿態運作。
身在其中會讓人感到謙卑,但同時也非常榮幸,因為你知道:『我在這裡有我的角色,而且我正在為這份卓越做出貢獻。』 」

這完全形容了我個人對新創那段工作經驗的感受。
革命情感,只有在長時間的壓力之下 - 互信、依賴、互助,全員各有貢獻完成一個目標 - 才能生成。
那段經驗真的讓人感到謙卑。
但他話鋒一轉,也提到負面影響:
「不過,我也常談到,要長年維持那樣的狀態有多困難。我認為,當你長期從事那些帶有黑暗性的任務,即使出發點是高尚的理由,時間久了,那份黑暗的工作仍可能帶來黑暗的後果,逐漸影響到你的心靈和性格。這一切,最終都會付出代價。」
我完全沒有將自己微不足道的消費性電子產業經驗與特種部隊軍人相提並論的意思。不論是美國或台灣,為國奉獻的軍人有我最高的敬意。
但是 - 但是 - 我很能同理他所提到,長時間在那種環境下造成的負面影響。
我曾聽美國同事的太太抱怨說,每次她老公出差工廠返家之後,整個人都變得很難相處。不太說話、心情煩悶、缺乏耐心。這種狀態會維持好一陣子。好不容易稍微恢復正常,下次出差又到了。
(直到她自己也加入 nest,也經常出差工廠,就完全可以體諒理解了。)
我也曾看過不只一位同事因工作的各種負面因素,導致婚姻破滅。
我跟老婆因為每天一起工作的摩擦而影響感情的經驗就不說了。最愧疚的是自己的孩子,老大與老二,在幼稚園與小學低年級時期,因為我工作壓力大導致我脾氣非常火爆,經常一點小事就對他們破口拍桌大罵,想起來實在是非常難過不捨。
我滿喜歡看這些職業軍人的訪談,也許是因為有很多面向我都感到同理吧!
只是有感而發。
Comments